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

PMC DB 1


PMC是一間專門生產高級喇叭的廠商(聲譽與著名喇叭ATC不相柏仲),由于該廠喇叭制作精良,音效超卓,於
是很多鑑聽錄音室都樂於採用PCM作為其鑑聽工具,在PMC眾喇叭產品中,其中以AB1最負盛名,而現今我測試的這一對則是其最小型號的DB1袖珍型喇叭。

一眼望過去,DB1走平實路線,是很「傳統式」的芵國喇叭,然而在音效上卻與很多英國制造的喇叭不同,以体積論,它是一對「大聲公」,而且聲底通透流暢,加上中低頻異常「抽得」,說得通俗一點,這是一對最不像英國喇叭的英國喇叭。
DB1整體音效特別艷麗流暢,效率偏高,動態起伏強大,是一對非常中性的喇叭,DB1並不選揀,不論使用膽機又或石機都能使DB1發出悅耳動聽的音效,我用單端膽機推動沖擊力過得去,但音色就美若天仙,再用KOSUN2原子粒合併機推之,幼細度是差了一點,但音色與力水俱佳,沖擊力更是好到無以復加,再配上marantz9,這時DB1音效完全脫離喇叭仔範籌,效果之霸道與爆棚力度之勁,達致了中小型喇叭的風範,由此觀之,DB1是一對可塑性甚高的喇叭,而且玩法豐儉由人,在目前音響越來越貴的今天,如果你嫌PRO
AC R
8效果過份斯文,,那這一對DB1就是您的命根子,它表現全面,適應力強,是細房內的「大力神手」。
現我將DB1優秀HI-FI優點列出,讓發燒友了解此喇叭的固中「表情」
1.結像力標青,輕易營造人聲與樂器「甩箱」效果。
(証明其相位設計出色)
2.定位感好到用手都指得到,在舉世喇叭仔中,只有PRO
ACR8有能力與它爭飯吃,其它的…全軍覆沒矣!
3.異常爆得,DB1爆棚度類似號角特色,爆极不散,播放小號或色士風,亮度足可照人,聽JAZZ音樂生猛無論,過癮無比。
如果以上列述是你心頭好,那就菾喜你終於找到了一對無敵喇叭仔。

ZU Speaker cable gauge喇叭線


ZU Speaker cable gauge喇叭線

踏入2004年音響圈里最令我興奮的
莫過于是靚線輩出,之前的stage 3及現今論述的ZU
cable,都可說是震驚音響界的傑作,在過往的音響市場里,
「聽得下」的靚線,價格大部份都屬「天價級」數字,
而今這兩個品牌的出現,徹底改變了「靚線必貴」的模式,我相信在末來可見的几年里,線材會越出越精,而價格則會越來越平,那些名牌大廠接線,
如果再將產品價格訂得半天高,最終必會得到自食其果的命運!

聆聽gauge后,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,從前我在線材方面的投資,簡直就是大灑金錢,gauge喇叭線只不過馬幣數百元,聲音卻晉進水準,完全屬于高檔貨色,從聲音表現來看,gauge喇叭線明顯是「一分錢,兩份貨」的優良hi-fi產品(制作之佳,肯定今你不相信此線只售馬幣六百餘元)在市場上要在音質上勝過gauge喇叭線者當然比比皆是,但要在同等價錢中取得像gauge
喇叭線如此精良的聲音成就,不論是在昔日又或今天,gauge暫時是沒有對手的。

gauge喇叭線,一開聲令人最深刻的地方,就是其中頻份量異常宏大兼充滿質感,它那種「天大地大」的豪邁性恪,在hi-fi市場上是罕見的,其一舉手、一投足,都充滿力感與中氣
,使人聲及樂聲都有更深刻的動人的描述,你可以「看」的演唱者喉底在震動,可以「聞」到樂器的餘音更具震憾力,結合起來gauge喇叭線,就是有一種平價喇叭線所提供不到的聲音魅力,當然gauge喇叭線,成功不止于此,它另一強項則是爆棚力度強橫,那種硬橋硬馬的沖擊力,聆聽流行曲時非常過隱,充沛的低頻、碩實的形体,形成gauge喇叭線,擁有一種無催不堅的強勁推動力,整体而言,gauge喇叭線下盤穩重,中頻具皇者氣派,一開聲就有種令人「沖動」的感覺,是其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。

當然讀者必好奇,這條平價接線有何「缺陷」?

我覺得zu節奏感不理想,少了些輕盈活潑的動感及高頻仍然有些「粗鞋」,不過我要再一次提醒大家,有此跡象,完全因為是價格因素,而gauge在所有細節方面,己是盡量做到盡善盡美,你要馬儿跑,又要馬儿不吃草,暫時在這世上還未出現過,要怪也只有怪自己苛包不爭氣。

最后結論,就是gauge肯定不是市場最靚的喇叭線,不過它卻是大部份
馬幣三干元喇叭線以下的第一選擇,(對,包括你想到的各大美國名廠接線,都不可能與zu喇叭線揮),這是gauge喇叭線最大的設計成就了,而其最煞食的地方則是中頻上段(請注意是中頻上段)音色圓滑干淨
這是人耳在整個頻率聽到最多的範圍,所以你會覺得zu整體表現,總是比人家多了點乾爽凊新的氣息,就是這個原因了,總之gauge的出現是大眾蟻民發燒友的褔氣,是一對值我們為它大聲歡呼的超值靚線。


個人觀點:
好奇的讀者必會問,那么它與我目前最欣賞的stage3
如何比法?

我認為stage3
依然佔盡上風(這也反映在價格內),其動態、低頻及高頻音質瓣瓣都出色,是馬幣萬元以下的楚翹,而gauge則是平價喇叭線的唯一選擇,我試hi-fi多矣,對我來說沒有什么音響器材是無敵的,是永恆耐聽的,所以如果有一件器材,聲音質素是我認為可以收貨,而價格又平宜人家一大截者(這才叫做設計成就),那就它可以得到我的最高讚賞,而gauge喇叭線就是獲得此榮譽的始作俑者。


註:「煲線」是一項見人見智的問題,通常我認為靚線,就算不「煲」都己非常靚聲,而zu
cable則有點不同,「煲」與「不煲」音效分別甚大,初開聲時gauge音質相當硬聲兼音色略粗,但一百個小時之后,gauge音色柔順了不少,而原本硬繃繃的音質,也轉變成厚潤甜美,兩百個小時后,gauge別具開揚感,聲底通透自然到你不信,所以發燒友務必注意此項。

marantz SACD 15


玩音響到底那一個環節最重要?相信很多發燒友都會回答是喇叭
,但我的見解則是音源最重要,越是前端就越是舉足輕重,也就是說軟件排名首位、唱盤又或CD機又次之等,
所以你會發覺靚聲的發燒級軟件貴极都有人買,
這除了涉及銀碼不大外(不像買器材,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),也証明了靚聲軟件,對整體音響的音質絕對「一腳定生死」不論你后面的器如何高級,
沒有靚錄音的扶持亦是枉然,正因如此,我這數年來一直沉迷于黑膠唱盤、唱片,因為對我而言,模擬是最佳訊源,有人說,
當唱盤與鐳射機去到最盡時兩者實為各有千秋,我自己尚未去到此境界,無法回答你這問題,但我可以好肯定的告訴你,就是在同一價位里,
唱盤必定勝過數碼體系。

自從有此觀念后,我實在看不起時下的數碼體系,直到主編告訴我marantz
有一部鐳射機比其頂級型號平一截,但聲音只是輸少少,我即刻有一種即而歡喜後而愁的心態,喜的是如果此鐳射音效能令我心服,
那我就不用大灑金錢「被逼」買下那些明顯被人抄高的天價級唱片,而愁的則是,此鐳射機真的可以嗎?


最后的答案是…掂!

這部marantz SACD15
,音效雖未達無敵境界,但己很接近我心目中的要求了,它一開聲最令人印象深刻就是低頻的下潛刀及凝集度,
那種富生氣又充滿生命力的彈跳力,今人聽得非常亢奮,市面上數干元的鐳射機種與marantz
SACD 15根本沒得揮,至于貴價機種我不想多講,總之聽畢此機後,你必會痛恨marantz
SACD15為何如此遲才「出世」,另一方面,marantz
15具有「橫擬味道」聲底屬內歛式,高音甜美,中頻潤澤,配合其傑出的雄渾底頻,整體表現呈現出一種既穩重
又不失形態的風範,與市場上同價機種比撼,marantz SACD
15明顯獨占鰲頭,成為至今為止最物超所值的一顆新星。

除此之外,marantz SACD15音場營造力異常標青,深闊度充滿3
D感,前后有序,樂器、人聲都分佈的非常「就位」,總之你會看到整個音場分佈栩栩如生,似幻如真,今人聽得非興奮,無可諱言
marantz SACD
15在此方面的表現只有貴一部以上的機種方能與之比美(例如當年紅遍全世界的過氣銘器mark
levision no 3.1
.3.2),當然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此機霸氣十足,一掃日本傳統「纖纖氣質」的斯文形象
(註:照片還原不到此機真身的10%,必要親身觀摩方能領略固中美感)。

總的來說,marantz SACD
15算是目前令我聽得稱心的鐳射機,它日如有機會換機,
SACD15肯定是我用來作為參考基準的最佳選擇!而不用說如果你己絕意不玩
LP,那此鐳射機將會是您的第一選擇,沒有了它,你的體系根本稱不上為
HI-FI。

B&W 805 S


B&W 805在世界各地評論甚多,有的寫手讚聲連連,有的又說似乎難以言辭,看來此喇叭並非「友善」,似乎「溝通」有了些問題,情況就好像當年的TAD TSM 300 在香港評論「輝煌騰達」,但事實上我又真的聽不出它有什麼特別喔?當然,言歸正傳,如果你很想知道我對此805的看法如何,那你現在就要落足眼力了,

到底多了一個S在805后面的B&W有又何「不可告人之秘密」?

首先我覺得805S的通透高頻,是此喇叭的重要核心,不諱言,此喇叭的高頻表現,絕非泛泛之輩,它晶瑩剔透,去得很盡兼且音色非常艷麗,用它來播放任何樂聲及人聲,都具有天籟之聲,近乎一種不食煙火之特性,簡單來說805S的「鑽石高音」在同級中大概可稱皇了,由于805S高頻是如斯的出色,一時興起,將audio note 300b匹配805S開聲,嘩!那種音色的純度、順滑感及無限制的伸廷,好到史前無例,號角式喇叭肯定要靠邊站,這是一種很難用筆墨所能形容的美色,總之嘆過此組合的「艷」,再翻聽任何系統,你必會當堂「沒晒木」,這是我的聆聽經驗,

讚完了805S可愛之處,現就要進入為什么805S會有模梭兩可的論談課題?

經過一段與805S相處日子里,通過不同組合的替換,我認為,線材的應用起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影響力,由于805S的出色高頻、伸廷無限,從而影響了整體的平衝感以至有「拖慢」的感覺出現,所以改善方法,就是要將它與「時間同步」,而解決之法又最簡單的就是採用優質純銀喇叭、訊號線,其它非「銀」的我不要說了,當我用上了audio an vx及audioquest diomend喇叭線805s整體效果即刻龍精虎猛,高、中、低頻都銜接的很好,跟者我又將cd player的訊號線,換上我的至愛 stage duke,這時805s的整個頻段,有一種渾然一體的碩實感,聽得令人非常亢奮,所以有時前輩言「一線定生死」確有道理,而用在805s身上就簡直印證了這一「真相」,當然你可以不信,用些「銅料」線材去配搭它,如果你喜歡這樣的聲音,我亦只有羨慕您,畢竟人到無求品自高嘛,又或者分分鐘被你創出另一個春天也未定!歸根就底,805s連貫銜接其實正常,只不過高頻的特出,而今人誤有「脫節」現象,以致整體表現給人「不起」的感覺,總之要玩好805s,用高質銀線,又或聲底生猛活潑的機種來與之匹配,保證你能享受到805s所帶給你的樂趣。

至于效率與底頻方面,805s其實屬「易推」種類,單端十瓦八瓦依然能應付自如,當然你要低頻洶湧,爆棚無論,單端是無法辨到的,而805s畢竟也並非是高效率號角喇叭,用單端測試它只是想了解805s效率為何,基本上,我認為每聲道足料輸出五十瓦以上的膽\石放大器都能充份發揮出805s的潛質,低頻方面,805s則屬斯文自然型,它在這方面徐徐有序,如果你想它擁有美國式的豪邁刺激低頻,對不起它並不適合你,好了在我耳下的805s精簡要點,大概于此,是不是要,想不想擁有,其實最后的決策權,還是交由您的聽音口味來做為最后依據.在當市喇叭仔之中,805S的「出色高頻」可說是名列前矛,唯一有機會與之抗衡者,或許只有sonus faber的gurrnier及其同門師兄,當年限量生產的silver sig了。

Audiolab 8000 cd player


又是一篇關于audiolab的文章論述,這似乎有買廣告之嫌!但事實歸事實,聆聽過后,8000cd依然值得大書一番,現我扼要摘出audiolab最煞食之處,來讓大家分享分享。

通透度:
這是最今我感到意外的,我原以為此cd player沿歸audiolab舊有設計,雖然當年audiolab8000cd同樣與其合併機享譽名滿,但事隔十年,數碼科技發展一日千里,我實在不看好此鐳射機,最后我以耳代目,但結果是令人震驚的,此鐳射機高頻之通透、聲音之細緻都今人激擊讚賞, 完全不像出自十年前之手筆,好奇之下,我拿出手冊查看此機規格,發現解碼部分己改為24bit 192khz,(不再是當年的1bit橫式),難怪聲底有識曾相似的感覺,(因我對192bit解碼非常有好感)此鐳射機整體聲音非常通透自然,輕盈的體態勾劃出來的音樂,特別具有魅力,想讓人有一種想聽下去的沖動,這明顯是一部偉大鐳射機的象徵,我聽cd player多矣,但說到令我一聽傾心者,非此鐳射機莫屬,而最令人可愛的還是此鐳射機竟不足馬幣四千元!

音色:
audiolab8000cd中頻及中高頻段非常迷人,它們在此方面極之甜滑可人,音色柔順清新,給聽者有一種如沐春風之感,是典型的歐陸風味,與你我都熟悉的日本名機比較,audiolab 8000cd明顯將它們拋離几條街,成為至今同價機種里(甚至高一倍)最具有「文化氣息」的杰出鐳射機,我可以很肯定,當聽畢此機,你再也沒興趣翻聽那些平庸之作,總之有audiolab在,大可稱之為「捨我其誰」了!

壓縮感:
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客觀的,舉凡我聽過的「一件式」鐳射機,(售價甚至過萬者)audiolab 8000cd是壓縮感最少的「單件」 cd player,你要知道除了現場演奏,一經過考貝,聲音必遭壓縮,而最今人諷刺的是當今最流行的軟件主流(CD),卻是在此方面耗損最多訊息者,軟件是這樣,播放器亦同樣,我試聽鐳射機最重視這一環,可以這怎說,自我玩鐳射機以來,從未有一架像aidiolab般如此令我聽得滿意,一般鐳射機總是給人藏在箱里演釋的感覺,老是鬼鬼祟祟,反觀audiolab卻是「撥開雲霧見明月」處處顯盡名機格調,一言敝之,就是audiolab鐳射機聲音壓縮最少,擁有很完整的聲音還原度,在平價機種里,audiolab8000 cd簡直無出其右,成為至今中價機種的至尊皇者!




總結:

老實說,這是我生平唯一願意接受的數碼播放器,更高級、更出色的鐳射機在世上仍然存在,但對我而言,這都是毫無意義的,因為所謂的科技進步,就是要用最少的金錢來換取最高科技的 享受精華,始稱之為科技,而audiolab就是科技與藝術的結晶品,如果你目前要用最低代價來換取可觀的聲音質素,audiolab8000cd就是你的第一選擇,簡單、直接來說,這就是至今為止,唯一今我有興趣投資的鐳射機!